为什么说Drupal更适合MVP(最小化可行产品)开发
昨天去参加了在漕河泾移动互联网经验分享会,感觉收获挺多的,尤其是V部落的创始人的演讲。说到MVP(最小化可行产品)开发,其核心思想是,开发产品时先做出一个简单的原型——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然后通过测试并收集用户的反馈,快速迭代,不断修正产品,最终适应市场的需求。演讲者说道了他们的产品开发的心路历程,首先想了很多东西,然后发现很多东西客户并不喜欢,因为能够触及客户痛点的问题你可能并没有解决好,于是从1.0到3.0的过程就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想想dropbox、facebook、google、Uber这些成功的创业原型,他们的商业模式都是从解决简单的一个单一的痛点开始的,所以都十分有效,而他们后来加上去的很多产品和功能都表现平平,可见精益创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可靠的PHP外包开发供应商?
所有的开发团队都会说自己是可靠的,同时有很多也会说自己是很便宜的(甚至最便宜的)。因为谁都想获得更多的生意,我们抵抗不住魔鬼的诱惑,在关键的时候不敢说出实情。但是当以低价获得客户之后,做为供应商就会开始后悔,因为那样根本不赚钱,于是就开始抵赖,或找机会来宰客户,本来可以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伙伴关系被互相忽悠的关系所取代,本来共赢的局面消失了,最后是双方皆输,互相诅咒!
要想成为一个可靠的PHP外包开发供应商首要的就是要避免这样情况发生,要避免这样情况,首先要避开那些相信马可以不吃草而拼命奔跑的人,以前有一个客户找到我们,在进行需求分析的时候,他不停说一句话:“很简单的,很简单的。”他的潜台词是必须很便宜。后来我跟他说,‘那你自己去做吧!’,因为他说,php很简单的,就是在HTML里面加一个include。我不是要替我的码农兄弟们争气,所以与人斗气,我只是觉得如果你遇到这样的客户(当然网站不排除真的很简单)尽量争取跟客户一起回到正常的互相理解与支持的轨道上,如果不能,就只能放弃了。
互联网大会精华PPT集锦
今天小编整理了互联网大会的精品PPT分享给大家,内容涉及与移动医疗最密切相关的三个互联网行业,也是移动互联网的三个分支——移动电商、在线教育和移动新媒体(转载自长江商业评论)。
因为是PPT,读者也就看个热闹,启发个思维,不要照搬。
笔者觉得有意思的一些观点:
- 移动互联网,得粉丝者得天下
-不做什么比做什么还重要,因为你需要聚焦
-十大法则:倾听我 全渠道一致体验 价值观 参与感 让我尖叫 快速迭代 给我想要 个性化 少就是多 高效
- 想要就要
参加上海智慧乡村高峰论坛有感
2014年10月29日,应上海市电子商务协会的邀请,我去奉贤参加了一下上海智慧乡村高峰论坛,说是论坛,其实就是领导与大V讲话,我们无名之辈洗耳恭听,台下愿意沟通的甚少,吃了一顿饭就回来了,但收获和感受还是有的,虽然不是很多。尽可能的记录了一点信息,希望对读者有帮助吧。
话题很热
1000多人的会场,座无虚席,而且旁边还有加座位的,智慧城市、智慧乡村、物联网以及冷链的确是大家都关注的话题,是未来几年GDP增长的支点啊。
电子商务对农村来说意味着什么
貌似农村电子商务最火热的最有成就的还是淘宝村,但细想一下,一个农民自己能做的事情还是不多的,很多时候都要依靠一个系统,物流、冷链都起来了,自己做的事情才有空间。这个需要更多的马云一样的人物去建立系统化的东西。所以农民其实要找对平台。
物联网适合谁来搞
这里物联网提及的很多概念更多的是精细农业和养殖。最近在莫干山去了一个有机农庄,这个农庄有万亩梁田,有机的食材的确很棒,我想这种精细化(物联网化)不是给某一个农民去实施,而是一个现代化的农业企业准备的。
Inspirations of a factory tour in Louisville
12 years ago, the boss I worked for always tried to say that better management will make his business and all of us more successfully, and I am the person who was supposed to help him to manage the company and team better, of course I do not think that is what I can do much when I only have one year working experience. This trip in US really makes me re think of so called management issue, forgetting about the political difference, US has been greatly automated compared to China.
我们为什么花钱但得不到服务和质量?
海底捞是中国商业业态的一个特殊案例,一次在海底捞优雅的等位区,一个被热情的服务过的中年上海男子强烈要求给消费10元,那个免费擦皮鞋的员工不肯要,那个男子说:请收下,这样的服务在中国找不到。此言不妄。
不单是餐饮,其他行业在中国,就算你付出了高的成本,不一定得到你要的服务和质量。
这其中的原因很多。
1. 敬业是一种宗教观。圣经上教训人,服侍人如服侍主,人可能不会一直盯着你看,但上帝无所不在。但中国是基本没有宗教的,所以人前与人后不一样;付钱前后也不一样;老板是否在也不一样。
2.我们自己没有享受过有质量的东西,中国的小农文化不是“comfort lover”,他们一直以维持基本的生存为主,很好的沙发上面也要蒙上一块破布,我们自己不不知道如何享受。
3.从业人员对工作不满是产业优化转型期的必然。不满的因素从表面看有很多,比较突出的是薪资过低,但对于企业主来说,由于利润本身微薄,也根本负担不起,但企业仍然在运营,低效,低质的运营(国企待遇不低,但其他方面的激励很糟,也是很低效低质的)。这种现象不会长久的持续下去,劳动成本的上升必然达到一定的水平的时候,企业必然要应对。
